唐伯虎的诗好看,好读,爽口,但是想真正解读,却是难题。
有一年做梦。梦中天气晴丽,太阳打在山道上,那堆满人的长途汽车像一只白色的毛毛虫前行。
而我在车里,拥挤之中,忽然看到遥远地方,山路某个道口向上,有桃花几矗,还有的竹木的牌楼,我立即醒悟这是桃花庵。但是车子渐行渐远,只剩下晴光里一点粉色在脑海里,很美,一种仙境的荒凉,不是荒凉的仙境。
因为我分明知道,那美是真的美,荒凉也是真荒凉。
唐伯虎的桃花诗,就给人这种微妙的感受,在明艳的存在和虚无的荒凉之间。
唐伯虎这个名字,唐伯虎生前一定有感觉,这个名字一定会流传。中国人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唐伯虎生前的名声,并非后来传说和影视这么美化。
但是他幸运和不幸都在于成长在明朝相对稳定富庶,而显然文化精神生活而跟不上的年代,他的名声,有如站在制造明星的时代风口,无论是不是他本人,都无限泡沫传言和想象化了。
他本来是个小文化圈子里的天才。
在江南文风鼎盛的苏州,唐伯虎父亲经营着一家酒馆,生活在当地算是中等富裕,可以想象唐伯虎继承了父亲那种聪慧,家庭并非书香或者官宦世家那么拘谨,有着城市成长的少年那种清逸自信,读书简直小菜一碟,还时不时能摸着老师的心理,答题出其不意,翻点新花样来。是为天才。当然这城市长大的孩子,又没有吃过苦,虽然不算貌比潘安,但是举止做派,大方自然,自然多有人疼爱。
比如十二岁时,就得到朋友文征明父亲的赏识。这小子给自己儿子做朋友,不错。
然后十五岁,唐伯虎以第一名考进了苏州府。所谓四海震惊,那是假的,但是在苏州或者士子老师圈子里,那是有名的。这个学生给人无限的联想,他会优秀到哪一步?最操心的就是他的老师,他的父母,当然肯定还有文征明的父亲,这孩子是匹黑马。
实际唐伯虎也许并没有太多想法,骄傲归骄傲,读书考试对于他来说并不算太难的事,他还有更多的爱好,比如学画,比如交游,他很享受这种朋友间的乐趣,也觉得自己有时候就是唐朝的李白,任侠好义。
但是二十四岁时,父亲死了,家道靠他来支撑。但是不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离世。 “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丧车屡驾,黄口嗷嗷”,文征明和唐伯虎应该是好友,但问题是仿佛他们也走得并不亲密,还需要唐伯虎写信的方式强调自己的变故。
那么唐伯虎的家产肯定是在这一场又一场的丧事中消耗掉了,而他本人又没有功名和正当的事做,或者连父亲的酒馆也变卖了。
实际我个人觉得唐伯虎可能此时死的心都有。
但是是朋友的资助让他鼓起继续生活的勇气,况且他家里还有弟弟,大家说你是读书天才啊。
科考这才正式走入唐伯虎生活的重心。他要功名如他所讲,是为了报答朋友。
既然是为了报答,而不是对仕途有真的热望,压力之下,感情空虚,他这个城市长大的男子,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偶尔去欢场寻求慰藉。学霸的标签加涉足欢场本来就是一个特别容易引爆的话题,他险些失去了考试的资格。但是总还是有人知道他的状况,这个问题被好心人压下。
唐伯虎28岁,乡试又是第一名。这下名声更广了。唐伯虎自称是枯木逢春,起骨加肉。
当然作为回报,他不断出现在各种需要他的场合,也许是报答别人曾经对他的资助,也许是真的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有关此时涉足欢场,更像是应酬或者被圈套。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问题是唐伯虎24岁之后,缺失太多,光钱财义气这块,他不可能自清。
然后就是29岁那年,本来乘胜追击的他,祸从口出,认为这次的科考状元非自己莫属。
这年唐伯虎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
唐伯虎的名声,是此时传扬出来的,并非是好名声。行贿考官买题,生活不检点。他被下到大牢。几乎全国的士子官员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