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桃花岛 >> 桃花岛介绍 >> 正文 >> 正文

北城之春万物生长大城北延续千年运河文

来源:桃花岛 时间:2022/12/19

年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提出,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同年,步入上一个三年行动收官的大城北区域,也正沿着总书记的如山厚望,谋划着一个全新未来。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历史使命,巍然树立,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高水平建设“湿地水城”的谆谆要求,也正如一缕光,照亮大城北的未来蓝图。“文化传承,是大城北规划建设的根与魂;生态友好,是大城北革新发展的势与能。”市建委、市大城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回顾上一个三年,大城北区域实际实施项目项,完工项目项,“北建”已逐渐从高标准谋划转向项目建设全面开花,加快推动杭州多中心、网格化、组团式、生态型的空间结构落地生根。

未来三年,迈向全域再升级的大城北,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项目群建设为核心,实施个项目。持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推进城市记忆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利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杭州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

北城之春,在文化与生态的交响中,踏歌而来。

乘时乘势大城北

让亚运的鼓点与文化的足音脉脉相通

跟着拱墅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韩国利,沿莫干山路一路向北,从汽车北站左拐上花园岗路,来到过去的花园岗村,“这曾是南宋时期的官办花木基地,后来作为城中村亟待提升,但也无从下手。”这个韩国利口中曾经的“南宋后花园”,如今成了杭州主城区最大的新建亚运场馆,文化、科技、智能在这里百花齐放。

越过北庄河,以“良渚玉琮”为原型的杭州亚运会乒乓球比赛馆,和起伏的坡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再往北望,杭州亚运会曲棍球比赛场,如同一把“油纸伞”,在46.7万平方米的公园上舒展开。一“器”一“伞”间,还穿插着商业下穿广场、亚运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全媒体中心。随着亚运会的临近,一批智慧安防、无人驾驶、无人机运输、低龄代步系统也正渐次入驻。

“来了就不想走。”去年11月公园试运营后,住公园边儿的姚玉舒,每天中午两点都会到公园的“花神国风跑道”上跳舞,雷打不动。这条绵延3.6公里的跑道,正是对花园岗村花神文化的凝练,也是推动城市历史文脉传承的注脚,“跑道包含着十二花神、花卉、节气等元素。花园岗村的匠人还赠送了一批罗汉松,我们要建一个罗汉松园。”沿着韩国利指的方向,全民健身中心的屋顶,1万平方米的人工花海也已经盘整成形,“公园开放后将每月组织与花神文化相关的活动。”而对姚玉舒和她的“舞友”来说,未来不仅能家门口看亚运,大运河亚运公园也成了她们生活的新场景。

“大运河就像是大城北的一条‘蓝色血脉’,而且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6条运河里,只有中国大运河,是农耕时代靠人力生生‘挖’出来的伟大工程”,在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顾问洪永跃的眼中,拼搏、奋斗、团结、融合正是大运河留给后世的文化坐标,也是亚运会所崇尚精神的内核,他们一脉相承,也让亚运场馆在大城北的崛起,有了文化的积淀。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牢牢把握机遇,持续放大亚运效应,乘势而上、以“文”带“体”,继而让“绿水青山”建得更美、走近居民生活的“戏码”,还在大城北继续上演。

留石高架下,一个由城市道路、高铁线路以及高架快速路三面围合的空白地带已然破茧。借势亚运,这里建成了全国首座达到亚运会电竞正式比赛标准的场馆。以它为中心铺展开的北景园生态公园,将成为以生态为主体、以电竞为特色,塑造集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体验、智能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休闲游憩型绿地。今年春天,入口处的百米樱花大道,又将成为周边居民生活的一抹亮色与“打卡胜地”。

从城中村到城市地标,从空白地带到生态公园,亚运在成为推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新势能同时,将在一个更为长久的未来,被继续点亮。大城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城北区域的3座亚运会比赛场馆,将承办乒乓球、曲棍球、霹雳舞、电竞四个赛项,而在亚运后,这些建在城市里的大型体育公园,兼具文化传承的功能,将持续对公众开放,充分激发全民健身热潮,继续盘活大城北的风气与生气。”

步步为营大城北

让运河的水波与良渚的玉琮珠璧交辉

“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都江堰、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一并,成为诠释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丰碑。

“当我们以一个更宏观的视野看大城北,你就会发现,它东有大运河,西有良渚,南面有西湖。被三个世界遗产‘包夹’,这是全国罕见的历史文化资源价值。”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桂秋如此描述大城北的文化禀赋。

如何让两大文化地标有效整合、错位发展,成为大城北幸福的“烦恼”。随着《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大城北五大建设板块的蓝图呼之欲出,“双世遗”联动发展的脉络,也清晰可辨起来。

良渚遗址与大运河一脉贯通的西塘河,如一条联通古今的文化纽带,承载着城北门户形象窗口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大城北的崛起,给了这个旧时汽车零件厂遍布的漕运要道,一次转身的机会。

毗邻的城北体育公园开园同时,西塘河沿线同步开启整治。如今,一条文化景观绿脉沿河逐步落地,原本散乱的生产生活空间也盘整一新。西塘河东岸,小洋坝农居点一期于去年刚刚落成,大气开放的安置住宅区取代了农居聚居点,望着围合小区里全新的配套设施,住户王卫芳不住叫好:“小区有了架空层,雨天也能来健身”。

不仅住得好,还要连得紧。作为大城北“新华—华丰—小河公园板块”的重要一带,西塘河畔总面积近56公顷的运河中央公园,与纵横交汇的运河、十字港河、五里塘河三条景观生态廊道串联成网。生态、生产、生活在这条“双遗纽带”上有序汇聚。

另一处建设重点——勾庄中心板块,郁宅港、潘塘港、良渚港、长命港与西塘河串珠成链,一条贯通大运河和良渚的水上旅游线路跃然纸上。以运河和良渚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大运河博物院—炼油厂区块也处在厚积薄发的重要阶段。

空间上的不断紧密,激发着更宏观的文旅融合。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印发,吹响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冲锋号角。一批批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大城北工业遗存、世界级文化标杆、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项目的落地,在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也在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全国样板。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良渚段)首个开工项目,运河西岸的良渚门户公园的正式完工,康体、运动主题被融入科技创新的现代互动景观。

另一头,地处大运河文化带、良渚运河文化走廊及工业文化魅力秀带的交汇点,大运河生态艺术岛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未来它将串联起运河工业遗址公园、运河生态文化公园、运河创新艺术公园,在大运河文化带筑起时空连续、业态多元的滨水空间,与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等大运河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一道,继续丰实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内容,勾连起“双世遗”的过去与未来。

共同富裕大城北

让民族的文脉与城市的历史并肩携手

跟着洪永跃走出拱宸桥东地铁站,沿着衢州街一路向西,走上拱宸桥,“从这里再到地铁5号线大运河站,一共1.5公里的街道,汇聚着众多的博物馆,正是大运河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域,也是推动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的新场所。”桥边老厂房、旧仓库改建而成的博物馆里,市民和游客三五成群,看展览、打太极、吹笛子、展示手工艺作品……浓郁的城市记忆扑面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达成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随即成为提升一座城的新命题。

大城北的答案掷地有声:以15.6平方公里核心区与3.5平方公里示范区为主要空间载体,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项目群十大标杆,对标国际一流,打造一批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标杆和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全方位展示典籍中、文物中、遗迹中、创意中的杭州。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终点拱宸桥,正是大城北谱写共同富裕、文化先行华章的起笔之处。

一头连接着历史。拱宸桥桥西,老棉纺织厂、桥西土特产仓库等老建筑、工业遗存,已经蜕变为以非遗为特色的博物馆群落,一些原来的重工业厂区,也逐步蜕变为文创产业集聚地。在历史建筑重焕生机的现实途径的同时,进行着文化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的创新实践。

一头连接着未来。随着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建筑地标,辐射带动了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优化提升,大城北正寻求文化能级从点到面的进一步突破。两年后,大城北文化地标——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将如一道优雅书法笔触,横画在运河上空。运河两岸,杭州运河大剧院、运河中央公园、上塘古运河夜游项目等20个文化地标也将于亚运会前悉数亮相。其中,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中第一个省区协作的亿元级重大文化项目,以杭州运河大剧院为代表的数个项目已经先行启用。

运河两岸散布的博物馆、文创园、非遗保护点,加上连片保护、重现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以及沿岸群众家门口的“运河书房”、社区文化家园、“微博物馆”等,让文化与生活、产业交融,共同构筑“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与此同时,还原古运河集市的义桥老街也已完成建设;祥符老街在保持祥符桥、两户清末的民居、粮仓、茧房和公社的原貌前提下进行拆迁改造,将打造成为以民俗技艺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胜地,成为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后的又一历史街区。

不仅有物质的载体,与文化有关的无形记忆,也随着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杭州大运河国际艺术与科技节等高品质活动的举办,凝聚着大城北区域发展的延展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也由此深化,大城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下半篇”文章,也由此生发。

一脉相承大城北

让滨水的空间与人文的记忆焕发新生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年底,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小河公园、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一期等标志性项目集中开工,九个标杆项目立刻进入热火朝天的开工建设状态,拉开了杭州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大幕。大运河生态艺术岛项目已完成覆绿并编制完成概念性方案。与此同时,崇贤街道四维公园、良渚门户公园项目相继完工,运河城市公园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这条“锦绣地带”,将导入对标世界一流的公园绿地、游艇码头、旅游休闲、TOD综合体、博物院和剧院等,演进为数字经济等知识密集型高端产业培育与发展、与时代一脉相承的城市空间与文化生态。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边,占地55万平方米的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工程之一。它也将成为大城北城市有机更新的生动注脚。过去的高炉将变成艺术文化中心,筒仓将变成特色酒店,焦炉将变成特色餐厅,气柜将变成亚洲最深的室内潜水馆……亚运会前开放部分公共区域后,大运河东海音乐节、国际赛艇赛、工业马拉松等先锋文化活动也将在此登陆。

随着小河公园历史建筑修缮子项目开工建设,今年,小河公园建设将迈入新阶段,在亚运前建成开放。在市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的口中,未来它将以仓库艺文展区、文创商业区、景观码头区三大功能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连接起大兜路、桥西、小河三大历史文化街区,贯通主城区最后一段绿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集水陆交通、文化体验、游览休闲于一体的滨水绿色空间和园林式精致、优雅、舒适见长的高品质艺文空间。

全长约23公里的世界级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将于年贯通。它将串联起“门户水街商业区”“活力艺术核心区”“工业乐活休闲区”三大区块与“生活休闲水岸”“艺文运动水岸”两大水岸形成互动。成为人气集聚的商业中心,与市民喜爱的生活乐园。奇趣梦幻的灯光舞台表演、功能丰富的青少年户外活动空间、绿树掩映的跑步道和骑行道……让运河畔呈现出一派绿色生态、活力开放的现代生活。

一座遗产型城市的未来生活,与大运河沿线省市就此链接。

“自古以来,大运河经过的6省2市,经济总量接近全国一半,长三角又是重中之重,是漕粮的重要提供地,支撑着南粮北调的宏大工程。”在洪永跃看来,大运河如同一条文明轴线,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在陈桂秋眼中,大城北可联动上海与苏锡常,推动杭嘉湖绍齐头并进,正是如今杭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运河这条主轴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的推进,让运河沿岸的8个省市一脉相承。

年底,大城北示范区策划及规划方案出炉,站在国际视野,由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了示范区“底稿”,十大标杆项目规划蓝图也渐次亮相;此外,建设主体之一的市运河集团,还编制完成《大城北核心区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规划》,对大城北核心区内杭钢、炼油厂、管家漾码头等片区范围内的工业遗产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工业遗产数据库……从去年开始,大城北规划建设进入全面、全域、全速的新阶段,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等十大标杆将悉数成形,杭钢旧址公园区块、大运河博物院—炼油厂区块、运河湾国际旅游休闲综合体区块成片成势推进,加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从蓝图变成实景。

在外围,随着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长三角(杭州)孵化基地、拱墅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中心等一批立足于辐射长三角的产业项目、平台的推进,大城北与都市圈、城市群的产业互动也越来越频繁。

大城北的协作发展之路,正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春意盎然大城北

让生态修复的红利与三生融合的基底相得益彰

“三生融合”,是大城北最靓丽的底色。生态修复,则是这抹底色的本色。随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实施千岛湖沿湖湿地和钱塘江、运河、苕溪流域湿地群生态修复,加快建设湿地公园群落,大城北正迎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火热年代。

“路边的花海已经是我们这一带的老‘网红’了,每年一到花季就刷屏朋友圈。”见证着拱康路蝶变的沿线居民李茂很兴奋。

自拱宸桥北面的瓜山始,经过康桥后,继续向北至崇贤新城,这段拱康路,已然成为大城北核心区内南北向的主干道。

如今,春天到康桥看20万平方米的花海绽放,秋天到运河农园体验农耕乐趣,已成为拱康路沿线居民诗意生活的“标配”。但在大城北规划之初,它却屡受周边居民“吐槽”。由于拱康路沿线分布的三处渣土码头,承担着主城区约70%水路的外运渣土量,这条路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一直是大城北进行生态修复的目标,最终落脚点,就是要给市民一个‘和乐、幸福、安全、舒心’的生活环境。”市大城北办相关负责人回忆,年底,拱康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隔年,全市首条渣土专用道在拱康路投用,大大降低了渣土车对其他车辆通行道路的影响,沿线的景观也一一落地。去年七月,拱康路沿线的百亩花海热烈竞放。从高空俯瞰,朵朵鲜花构成了“党旗”“党徽”,花团锦簇地欢庆建党百年华诞。

主干道上的风景日渐靓丽,小而美的绿道也不断延长。年8月,大运河绿道新建及提升方案公开展示,将实现两岸游步道、公共空间全线贯通,进一步加强水陆联动,也预示着一年后的杭州亚运会时,一条以人为本、公共开放、江南韵味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将全面建成。

家住小河直街的孙红对此十分欣喜,“平时晚饭后逛逛家门口的小河直街绿道,周末就和群里的跑友相约,去皋亭山或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绿道毅行。”运河畔、林荫下、花草间,沿着绿道且行且欢笑,“和家人朋友们一起,享受好的环境,过惬意的生活,真幸福!”

随着河道综合整治、绿道绿地建设不断推进,大城北正凸显出独特韵味的山水人文生态特色,城与乡的生态空间有机联系不断增强。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条条廊道串联起桃花扇戏台、桃花岛、桃花潭、桃花堤等文化景观,一片亭台楼阁,一派古香古色。如今,大城北地区最大的中央水景公园项目——桃花湖公园,已经全面建成。

不仅建得美,公园还融入了“海绵城市”生态理念,解决低洼积水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让城市更具韧性。一座集休闲、旅游、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功能生态公园,已成为大城北地区市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同一时间,不远处的丁桥单元中央水景公园,也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更多的生态“盆景”,也正加快“种下”。市大城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下塘河等17条河道整治项目,相关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到20年一遇,水质由V类提升到Ⅳ类,并已全面开展杭钢及炼油厂地块共万立方米的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全力推动大城北全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年至年三年行动期间,大城北地区实施涉及交通路网、水电设施、民生改善、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项目项,完工项目项。“北建”已逐渐从高标准谋划转向项目建设全面开花,加快推动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据悉,接下来,大城北将继续合力攻坚,开展大运河(老运河段)保护提升工程,优化运河两岸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推动15公里河道综保工程,推动杭钢、炼油厂区块污染土壤修复,加快打造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等重点工程,在亚运的机遇下,乘势而上,让大城北的绿意越来越浓,让民生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