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市屠狗者
在倚天屠龙记中,白眉鹰王夺取到有武林 之称的屠龙刀,于是立即在王盘山搞了一个扬刀立威大会,结果成就的不是他们天鹰教的威名,反倒是让金毛狮王名声大噪。金毛狮王谢逊拿着狼牙棒登岛,艺亚群雄,轻松抢走了屠龙刀,这真是鸟枪换炮。
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是谢逊取得了屠龙刀,而是他施展狮吼功,把一群人送进了精神病院。这种高强的音波功,那么大的 范围,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门武功究竟从何而来,流入少林寺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面咱们一起谈谈。
一
关于用声波伤人的武功,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最早应该是由聪明绝顶的黄药师所创,他的碧海潮生曲,真正是一大邪术,能把人给吹的心性大乱,严重的还会爆体而亡。不过这主要是靠旋律来把人控制并带偏,而不是靠分贝高来压制敌人。这跟狮吼功这种声波功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桃花岛三强比试,黄药师吹箫,欧阳锋弹铁琵琶,而洪七公则是男高音唱和,既是音律交流,也是内力比拼。也就是说,他们音波碰撞的背后还得有高深的内力支持。这一点儿跟狮吼功是一样的。不过只要对手的内力不足够,听到一点儿声音就能被控制,进而跌进坑里。当时的小白郭靖就差点儿当场嗝屁。如果内力足够强那就没有事儿。这跟狮吼功也是不一样的。
总之,黄药师等人的音波功跟狮吼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到了后期,神雕侠杨过依靠自身猛烈霸道的内力,宣之于口,绵延不绝,如海啸一般,声势惊人。这已经很像狮吼功了。在史家兄弟的万兽山庄,杨过就凭这么一招就把那些狼虫虎豹吓得屁滚尿流,虽然还没有到达金毛狮王在王盘山那种狮吼功的效果,但是已经具备了雏形。
金毛狮王谢逊学到的狮吼功多半就是源自杨过。杨过是归隐了,但是他还是有传人的。在连载版中,阳顶天不叫阳顶天,而是叫做杨破天。作为神雕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倚天屠龙记中的很多人物跟神雕也是有关联的,或许在金庸最初的设想中,杨破天就是杨过的后人,这也注定了杨过的一些武功会传授到杨破天那里。即便后来改了名字,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斩不断的。下面就据此线索展开一下想象。
二
阳顶天很喜欢指点下属武功,而且颇为懂得因材施教。他手下的四大法王中的谢逊一直深受其喜爱,再加上谢逊的江湖名号叫做金毛狮王,将那雏形“狮吼功”传授给谢逊也非常合适。谢逊本就是武学奇才,在得到指点后,自己又加以研究,终于完善加强,最终成为了他的一门厉害的武功“狮子吼”。
也就是说,狮吼功的首创者应该是杨过,而金毛狮王是一个继承者,也是一个改进者。狮吼功尽管霸道,却也有很大的缺陷,如果别人提前堵上了耳朵,那它的 效果就会极大地减弱。这也决定了它必须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再有,它的 范围是全域的,所以难免会有敌我不分的毛病,情急之下使用,可能在 到敌人的同时,把自己的兄弟也干趴下了。这些问题在后来是由少林寺进行了改进。
狮吼功,就字面意思看,它跟佛门是颇有渊源的。释迦牟尼佛初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也注定了狮子吼这门武功要归于佛门。而金毛狮王还就是一个有慧根的人。
说起有慧根的金毛狮王,就想到了花和尚鲁智深,那家伙喝酒吃肉还砍人,混了那么久的社会,一回头竟然成了佛。这是一种另类的修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却也不失为一条路子。金毛狮王跟鲁智深差不多,他也是在江湖上杀出了一个名堂,其仇人简直数不胜数,一个人能这么拉仇恨,也是简直了。 他在少林后山听三渡念经,竟然突然开了窍,脑子里灵光一闪,皈依佛门了。
在皈依三宝之前,金毛狮王谢逊曾经跟成昆有一番生死对决, 他击败了成昆,戳瞎其双眼并废掉了他一身的武功,让其不能再作恶,就此也就放弃了对他的仇恨。谢逊本人也随即自废武功,然后让仇人找自己报仇,想要给江湖人一个了断。结果江湖上的那些仇人只是吐他口水,也放下了对他的仇恨。一了百了之后,在渡厄的点化下,谢逊选择出家,做了少林寺的和尚。
三
从后面的少林武学来看,金毛狮王在入少林时尽管已经自废武功,但他对少林的武学还是很有贡献的,他将那狮吼功传给了少林寺,经过少林寺的打磨改造升级,最终衍化成了一门无上绝学,即“金刚禅狮子吼”。
这门武功不再那么霸道,不再惨无人道地破坏敌人的脑神经,却也从不轻易使用,毕竟还有些副作用。在《笑傲江湖》中,少林寺的方证大师在紧急情况下,突然使出了这门武功,成功制服了捣乱的桃谷六仙,一口气喷出去,桃谷六仙当场晕倒。在场的冲虚道长也受到了一点儿波及,脑子嗡的一下,几乎站立不住。这可以看出,这门武功已经可以锁定一定的区域进行攻击,因此也就可以规避误伤友军的毛病。
狮子吼由杨过创立,本就有些邪性,传到有点儿失心疯的金毛狮王谢逊手上,更是有些一发不可收,滥伤无辜,惨不忍睹。而到了少林寺,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最终成了金刚禅狮子吼,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升级改造,也算是一种改邪归正。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坚持原创,感谢支持!
喜欢的朋友请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