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桃花岛 >> 桃花岛发展 >> 正文 >> 正文

湖北竹溪中国以油磨坊历史文化为内容的博物

来源:桃花岛 时间:2023/11/30
油的始祖力牧塑像湖北竹溪:中国以油磨坊历史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桃花岛油磨坊博物馆孟正圣桃花岛油磨坊博物馆是中国以油磨坊历史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她坐落在山清水秀、桃花灼灼的桃花岛片区。占地面积平方米,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四合院似的建筑格局,显得古朴、稳重、大气,和老爷车博物馆、夯土民居一起成为桃花岛景区地标性的建筑。桃花岛油磨坊桃花岛油磨坊博物馆有中国最古老的油榨。馆藏两台油榨,其中一台是明代油榨,它体量硕大,年代久远,古朴厚重,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是当之无愧的鄂西北油榨之王。油磨坊博物馆大门,四柱拱卫,古色古香。大门两边是清代诗人陶澍题油坊的一副对联: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对联书写是竹溪本土书法家余争鸣,用樟木手工雕刻,大漆鎏金而成。桃花岛夯土小镇的村口大门前面两边有一对清代青石瑞狮,是中国大型古建筑的标配,庄重、威严、大气,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进大门就是博物馆的玄关,在它的正中是一道大屏风。上面是孟正圣老师撰写的《中国食用油简史》。油磨坊入口相传我们的祖先黄帝得到了一部叫《河图》的书,为了晚上也能阅读这部书,命大臣力牧采集树木果实制造油,并用丝绵做油芯,用于晚上照明。这是人类最早使用植物油的传说。因为这个传说,自然而然就诞生了油的始祖——力牧。这是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第一次提出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概念,而且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请当代泥塑大师王文瑜为其塑像,我想这是对中国食用油历史的一个巨大贡献。游客这个传说,说明人类在植物油的提炼和使用还是很早的,植物油的出现至少有5千年的历史。木榨榨油可追溯到一千六百年前,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的《天工开物》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桃花岛一角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榨油术和酿酒术,直接促进了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文明初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成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木榨榨油工艺极大的推动华夏民族古代文明进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璀璨成就。屏风背面,是油榨工艺的八道流程。流程图是由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曾被央视和地方媒体多次报道的烙画大师许光建,亲自烙制而成。古法榨油桃花岛油磨坊博物馆可分为“一区三厅”,即游客自由活动区、历史文化厅、观赏体验厅、成果分享厅。第一展厅:历史文化厅,主要展示油磨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自先秦至明清以来食用油的发展历史;由泥塑大师王文瑜亲手制作的泥塑作品——食用油的八大工艺,线条生动,形态可掬;还有许光建的烙画作品。占据展厅正中的是一台明代油榨。油榨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展厅还要有与油榨相关的农耕器具。譬如,油篓、簸箕等。蒸籽第二展厅:观赏体验厅,是本馆的核心展厅。第一展厅与第二展厅的结合部分,即拐角处,主要功能是进入油榨中心环节的前期准备工作间。房屋正中安置一座明末清初的大型石质地碾。主要作用是破碎去壳,是榨油前重要准备。石碾能以人力、畜力、水力使石质碾滚做圆周运动,对颗粒状农作物破碎去壳。高碾碾盘上放有芝麻或者菜籽,可以供大家推碾石磨,体验或观赏劳动之趣、劳动之美。石碾的旁边还有风车等和油榨相关的农用器具。正厅,是观赏体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台油榨,用于生产体验。有专门的油榨师傅从事榨油工作和指导游客体验榨油工艺。正厅有蒸灶台、炒籽灶台、撞杆、石磨、擂籽、包饼等等,凡跟榨油生产紧紧相关的主要工序,都集中在这里,可以亲自生产体验,也可以观赏游玩。石磨正厅靠墙处,放的是高碾。石碾在风水中为青龙瑞兽,按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要求摆放。高碾和地碾高低位置不同,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享受。夯土民居第三展厅:成果分享厅,主要提供大家休息、交流、分享劳动成果和喜悦的地方。厅中有八仙桌和椅子板凳,主要供游客休息、观赏、品鉴和购买油炸食品及各色地方小吃。人们游玩累了、乏了,坐在这里品点特色小吃,喝杯豆浆或吃碗豆腐脑儿,儿时的回忆会随着味蕾瞬间复苏。关心粮食,关心蔬菜,更要关心食用油。随着当代人对健康的重视,食用油的选择不只是烹饪的需要了,而且已经演变为养生的重要环节。现在的食用油已经从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中跳出来,往保健方面发展。食用油的需求更加注重产地、原料成分和比例,而生态竹溪,就是我们首选的健康油生产之原乡。油磨坊门外山二黄演出四合院内的大天井和院外的大院坝,是游客自由活动区。天井中央是毛驴推磨的泥塑作品,四角上各有一个古代消防缸。而青砖铺地的大院坝,则可以聚会或搭戏台看节目。桃花岛夯土民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