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桃花岛 >> 桃花岛介绍 >> 正文 >> 正文

普陀山上仙人井和安期生到底有没有关系

来源:桃花岛 时间:2023/4/9
仙人井

现在游普陀山的游客,从普济寺(前寺)出发,走香华街,过“海天佛国”石,往法雨寺方向走,即走在一条公路上,这条公路是以前的香道玉堂街,连着前后寺。上几宝岭,在路旁有一处叫仙人井的景点。这口井其实是藏在地下洞中的,门口有个拱门,拾级而下,就可见一个洞窟里面藏了一口井,这就是仙人井了。我在“少年十五二十时”曾去参观过那口井,井旁的地面上余秋雨居士建了一个秋雨精舍。在介绍的牌子上,写着如下的内容:

此井入地丈余,泉水从井底涌出,暑凉寒暖。相传秦时安期生曾汲此井水炼丹,西汉梅福、东晋葛洪也都来此汲水炼丹,故此井以仙人井名之。

仙人井的说明

《普陀洛迦山志》(王连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1月第一版)中“仙人井”这一条是这么写的:

在几宝岭东侧岩洞中,洞入地3米余,外砌黄墙,顶复虬枝老树。洞额“万福来朝”。清光绪二十九年()四明杏村干姓居士捐资砌井并题额。井虽近海,然水甘醇。相传秦代安期生修炼于此。

万福来朝

有关干姓居士砌墙的事情,印光大师《砌普陀仙人井功德碑记》里说:四明杏村干居士,来山进香,饮水而甘。询其名义,称叹不已。遂恺然施资,命衲经理。用石砌井,兼铺井道。上建一龛,中供大士,左奉龙王,右安仙人。欲后之取此水者,行清净道,彻法源底。而对此井的渊源,印光大师则说:故秦之安期生,汉之梅子真,晋之葛稚川等,悉皆寄寓兹山,修真养道。所饮甘泉,名仙人井。这里就提到上述三人,只是喝水,并无炼丹的事迹。或许修真养道就是炼丹,或是大师有意按下不表。

仙人井,在最早普陀山的山志元盛熙明的《补陀洛迦山传》中失载,之后明万历周应宾《重修普陀山志》里有此条,寥寥数语,称:在饥饱岭。今竭上有石,参将陈九思题“登彼岸”。只讲位置,不讲渊源。清康熙裘琏《南海普陀山志》记载得颇为详细,说:仙人井在几宝岭下。从岭麓下坪底丈许,自坪东折又下丈余,有石窟。入窟寒气侵入,虽酷暑不可久居。沙土中有孔如斗,注泉不竭,名仙人井。距海不百步,入地又深,味乃甘美如此,岂非灵境之仙液哉?子真、稚川则不可待辨矣?这基本的描述,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并不是很大。只是,当时可能只是个泉,而不是个井而已。但文里去未提安期生。

裘琏笔下仙人井裘琏笔下仙人井

乾隆许琰《普陀山志》的“仙人井”一条,照抄了裘琏的文字,但是在炼丹峰一条却说:炼丹峰在几宝岭上,相传羽客炼丹于此,下有仙人井,旧志称子真,然稍南有葛洪井,亦未可定属也。这里他已经有了遗迹太少,而仙人太多的困惑,仙人接踵而来,而井不够用了。民国时的《普陀洛迦新志》也是照录原文,只是加上了“大旱大潦无增减”的说明。以此来看,历代山志都没有提到仙人井和安期生有关。我们只能回过头来看安期生。

顾颉刚先生说神仙是齐、燕两国的特产(《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是极为精辟的总结。先秦时代那些先人们都不出这个区域,安期生也是其中一个。其实同时代的史料,只看《史记》和《列仙传》的就可以。其余等而下之,都是附会和编造,而且越到后来编得越离谱。

《史记乐毅列传》里司马迁的太史公曰,细细罗列了黄老的世系: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史记封禅书》则借用方士李少君的口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请李少君吃和瓜差不多的枣子,李白有诗云: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就相当于把自己比作是他的本家李少君了。苏轼有诗云: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安期生》)这点清醒客观的头脑,和庄士敦说“安期生其实从来没有被人真正看到过。”其实是心灵相通的。

汉刘向《列仙传》虽然应列在小说题材里面不能当正史来看,权当做是史料,算是口头文学。他说: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即遣使者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海边十数处云。这里就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节,当然要比司马迁的转述要精彩得多。及至到了梁代陶弘景的《灵宝真灵位业图》里,他被称做北极真人,排在第三左位里,同在左位的地位比较显赫的是黄帝、尧、舜、禹等等。

《列仙传》里安期生

安期生同舟山的关联,实出于乾道《四明图志》,这本书里记载了这么个事迹,是庄士敦称安期生是个艺术家的出处:安期先生学道炼丹于此,尝以醉墨洒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纹,奇形异状,宛若天然。人多取之,以为珍玩。桃花岛的得名就是始自于他。之后的山志基本上就顺着这个故事走,但并没有说他来过着普陀山。

我想,这是前人们的严谨。如果他们说过一句安期生登了普陀山的话,都算我输。姑且不论安先生是否真实存在过,单说仙人井就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连普陀山和他都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还能大胆地说,去翻翻其他各地的地方志,多多少少也能发现这个千岁翁在满中国晃悠,不但从山东、渤海湾能晃悠到舟山,也能随处晃悠到内地乃至岭南。我猜想,正因为他的身份史籍可考,而且被道教推到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家总要消费他一下。但作为严谨的历史学者或者地方志作者,去犯这么个错误是不应该的。因此,仙人井和安期生有关,怕是不要再提了吧。

以上文章是我诸多原创文章里的其中一篇,抄袭或者借鉴都非是我的特长!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赞;不同意我的观点,请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不喜欢我的文笔,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页里,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谢各位阅读者的付出,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