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江峰通讯员曾祥盛王康
石首市桃花山镇地处湘鄂交界,南接湖南省华容县,北抵长江黄金水道,是石首市唯一丘陵地貌乡镇。全镇版图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水域面积2.4万亩、山林面积7万亩,有大小山峰余座,拥大叉湖、三菱湖、宋湖、白洋湖、杨叶湖五大湖泊和吕家湾、株树港、哑口、鸭子山等10座水库,素有“六山两水两分田”之称。
近年来,桃花山镇抢抓长江经济带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以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引领,加速文旅融合,以更高品质深化全域旅游,奋力打造湘鄂边休闲旅游名镇。
党建引领发展基石更坚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桃花山镇党委紧紧围绕石首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旅游发展的部署,落实“四年并进”“四区共建”,着力打造“党建+旅游”特色模式,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助推桃花山全域旅游建设。
该镇按照“无阵地的建阵地、有阵地的上水平、阵地建好抓规范”的总体思路,对村级阵地建设做到整体统一规划,分步逐年实施,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力求做到党建工作典型培育树立在哪里,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成效就显现在哪里,把阵地建设强、红色场馆新、综合服务优、群众反映佳的李花山村、九佛岗村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各线把工作例会开在村里,支部党日活动常驻到红色场馆,各村各单位交流学习全面加强。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为此,桃花山镇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选举和引进了一批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情况的村干部。组织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参加脱贫攻坚示范培训班,到各地进行参观学习。积极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一批懂农业技术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扎实开展人才培训。该镇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实施皱皮柑、桃树种植人才培养工程和鱼湖管理人员培训工程。狠抓人才引进工程。通过组织“欢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过年”等系列活动,引进本地人才回乡发展创业。
怎样高标准、高质量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通道?
桃花山镇规范管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步配齐。除“六个一”规范内容,更细化到办公室设置、宣传公示栏内容、广场设施配套、场地环境规划、村部清洁制度等要求。该镇9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了新建及改扩建工作,全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全面达标。新建的5个村红色场馆,深挖村史、文化、民俗等,提升各自特色,充分实现“红色阵地”与旅游发展相融。投入80万元统一设计与亮化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外景,人气逐步向村部集合,人心向支部集聚。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在党建的引领和保障下,桃花山镇高质量发展基石逐步夯实。
乡村振兴发展名片更亮丽
生态优先是发展绿色文旅的前提。
该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明星城市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把“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改善生态宜居环境,培育良好文明新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富裕、和谐小镇。
做强小镇特色产业。
桃花山镇以采摘园、基地为载体,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发挥种养基地、家庭农场等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强特色农产品。借助果老山家乡美农场,构建“水果+”全产业链,打造集水果种植、冷链销售、康养度假、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多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在大叉湖结合“水+园”的优质生态自然资源,建设江南园林景观;在果老山村六组片区发展大棚、平棚等现代设施农业,打造水果采摘观赏区;在果老山窑场建成桃花山镇智慧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基础。
提升小镇美丽颜值。
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该镇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聚焦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环境更宜居、更宜人。实施通村通组公路、“天然气下乡”、电力增容等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乡村增绿行动。结合庭院美化行动,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种植皱皮柑、血红桃、油茶等庭院经济果木林,在实现清洁庭院,美化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农户庭院的土地增值空间,增加农户收入。
倡导小镇时尚新风。
桃花山镇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挖掘红色文化,拓展教育基地红色外延,充分利用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陵园、红军学校等资源,发挥党性教育基地阵地作用,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境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在全镇9个村(社区)建立文化广场,定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筹建群众文化广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开展“最美庭院”评选。要求各村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对获奖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作为转变治理理念、促进乡风文明,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的重要抓手,动员居民参与净化绿化美化和提升生活环境行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全村形成“整洁、有序、优美、舒适”美丽乡村新景象。
文旅结合发展道路更宽广
丰富的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桃花山镇积淀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如何用活这些资源,进而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桃花山镇围绕“旅游兴镇、山水富镇、工业强镇”总体目标,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发展项目”为主线,深挖桃花山资源潜力和文化底蕴,着力把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全镇重要经济增长点。全镇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有力推进了全域旅游,旅游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该镇先后获得了“全国万村千乡百县特色旅游示范乡镇”和“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国家卫生镇、省级文明镇、省级生态镇、湖北省首届“十大荆楚最美乡镇”。
充分挖掘文化底蕴。
45里桃花山是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交汇处的唯一山脉,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众多的红色遗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民间传说,享有“天然氧吧”“碧岛秀峰”和“荆楚第一竹乡”的美誉,具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该镇深入挖掘现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桃文化”“竹文化”等,打造了范蠡西施归隐遗址、仙子浴、桃花潭、竹海穿越等转山十八景。三菱湖国家湿地公园、温泉酒店、北纬29度全息智能桃花岛、桃源别院康养地产、废弃矿山景观平台等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使“文化+旅游”成为该镇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文化活动平台。
“湖北石首·桃花季”“爱情公路背媳妇比赛”“风情桃花山摄影比赛”等活动成功举办,彰显了桃花山地方人物、风物的特有魅力,聚集了人气,生动宣传了桃花山四季全域旅游和土特产品,对该镇旅游品牌创建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产生了持久的推动作用。在“游山玩水赏花观竹品美食”年度长效旅游概念的引导下,桃花山由花期观光步入四季旅游的格局。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该镇在积极开发景点的同时,不断完善全域景区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信息网络、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万元新修了漆鹿线旅游公路18.75公里,新建农村公路约40公里,提档升级道路里程约35公里,基本实现了全镇9个村(社区)公路全覆盖;投资万元进行集镇改造升级,包括人行道、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网管及弱电入地埋设工程以及路面刷黑工程,新建公厕6座,新建和改造农户厕所个,移民居住区新修道路米,桃五改线、桃五路、梓童大道、九佛岗大道、红军路安装路灯盏。三菱湖环湖旅游公路、镇区主干道桃五线、省道至石华堰村段扩宽工程正在谋划之中。
新的文旅大门已经打开,桃花山人必将牢牢抓住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好机遇,走出一条具有桃花山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征途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本文来源:荆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