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修复机制的研究二
摘要汉江生态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环保意识淡薄,人们为了短期利益对汉江资源肆意掠夺,导致汉江流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湿地环境恶化、水资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对流域内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加强对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修复机制的研究,对促进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汉江流域生态现状,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再通过数据分析,探究流域内出现的生态问题及生态现状,最后提出解决流域中出现生态问题的相应措施。
3汉江生态经济带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3.1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汉江流域内85%以上地域为丘陵山区,大部分地区雨量多而集中,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经营活动,使流域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建国以来的治理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生活、生产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汉江流域总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许多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根据陕西省第3次水土保持遥感调查结果,陕西省汉江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4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1%,平均年土壤侵蚀量t。陕西省汉江流域面积仅占长江流域的4%,但输沙量却占长江流域的12%,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18]。 据遥感资料分析,汉江中游襄阳段水土流失面积达到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5%,平均水土流失量达2.53×t,年均侵蚀模数t/km2[19]。水域流失侵蚀强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强度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南漳、保康山区和东北部枣阳市桐柏山余脉的丘陵地带。襄阳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汉江下游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丹江口以下的汉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km2,土壤侵蚀总量为~t/a。 3.2湿地环境较恶化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人类必须的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和水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体等功能[20],在自然水循环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21]。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湿地的类型可分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沼泽地、泥炭地、红树林、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属于自然植被,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随着人类对湿地所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認识,湿地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生态资源。 由于人们缺乏对湿地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出现了滥垦乱植现象,人们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多只是重视对其资源的直接利用或产生短期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不是寻求对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导致湿地资源破坏严重。 位于汉江流域中下游的湖北省在20世纪50年代拥有天然湖泊6个,面积km2,有“千湖之省”的美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个(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个),面积缩小为km2。如洪湖面积缩小42%,太湖水面积年为4km2,20世纪90年代下降为km2,湖面损失近一半。据湖北省第2次湿地调查中,湖泊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年湖泊湿地面积为.37km2,年湖泊湿地面积.14km2,面积缩小了51.23km2。湿地的破坏因素有很多方面,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环境污染,“三废”的排放会造成湿地的污染。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大产业的比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 近几年来,湖北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采取措施限制“三废”的排放,但在国家进行处理的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每年仍然有大量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对湿地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生活废物也造成湿地环境的污染。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人类过度开垦土地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湿地破坏现象日益严重,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十分明显。襄阳市主城区的“桃花岛”是湖北省内湿地破坏较严重的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余hm2,但自襄阳监狱搬迁以后,路上土地管理松懈,导致岛上土地陆续被出租,出租的土地主要用于经营餐饮娱乐场所、养殖禽畜及农作物种植等。因为襄阳市未建立污水防护设施,养殖业的粪便污水,餐饮娱乐场所产生的各种垃圾以及种植业的农药化肥等给汉江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整个襄阳市汉江流域的湿地有95%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旱季,由于河流缺水,排入河区的城市污水与工业污水作为灌溉用水,使有毒物质积累在土壤中,造成土壤表层盐渍化、板结,影响农作物食用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工农业生产加剧,引发了湿地面积缩小和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加之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不强,生活垃圾、废弃物堆放在湿地边缘,也造成了湿地的污染。另外,由于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淡薄,但又缺乏系统的法律保护,从而造成湿地保护上存在困难,导致整个汉江流域的湿地环境恶化。
4国内外生态修复经验
4.1国外生态修复经验 目前,生态环境的修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年,美国尝试采用微生物生命代谢活动修复管线泄露造成的汽油污染[22];20世纪90年代,美国、德国等国家提出,通过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来修复,通过选择特殊植物和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国外的生态修复与我国的生态修复有很大差异,国外主要是对轻度污染陆地的修复,最典型的就是通过湿地自调节能力防治污染。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矿山开采受损土地进行恢复和利用,人为辅助控制下,利用生态系统演替和自我恢复能力,使被损害的土壤、植被、野生动物得到恢复,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如英国已开发出多种耐重金属污染的草本植物用于净化污染土壤,并已将这些开发出来的草本植物推向商业化进程[23]。Simonich和Hites[24]认为,植被吸附是从大气中清除亲脂污染物如PCBs和PAHs最主要的途径,其吸附过程是清除污染物的第一步,吸附之后再进行植被的修复。 4.2国内生态修复经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国黄土高原等地区先后开展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技术标准方面的基础研究,确定了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大气温度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2],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决定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时潜力及适宜区,最后提出黄土高原在修复时可进行适度撂荒,减少人为干扰,考虑生物多样性因素,草、乔、灌木结合,不同区域给予不同配置。段雷等[25]研究表明,投加碱性修复剂能有效提高土壤和土壤溶液的pH,增加土壤盐基饱和度和可交换盐基含量,从而有效缓解土壤酸化。 我国把生态修复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要遏制生态恶化,加大对环境破坏的整治力度。我国的生态修复技术取得了较好研究进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态修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小规模的试验上,在复杂的大规模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验证;不同的修复技术在修复周期、成本及副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更有效的修复技术。
“
楚易环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