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站稳万吨台阶的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过万吨的蔬菜产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省份;从退役军人、机关干部、回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选配名村党组织书记,回引名优秀人才回村任职……
透过一个个关键数字,深切感受山东乡村振兴成果,一览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的巨大成就,百姓生产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
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总书记对山东寄予厚望重托。6月11日起,大众日报重磅推出大型全媒体报道“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潮涌海带满目新”,通过述评、专题报道、蹲点报道、视频等全媒体手段,记录山东牢记嘱托奋勇前行的铿锵步履和举措成效,生动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目前已经推出重磅述评《潮涌海岱满目新——山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述评》,专题报道第一篇《脚踏实地,山东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今天,推出专题报道第二篇《打造齐鲁样板,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聚焦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政治任务,聚力推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农业综合产能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精简版
打造齐鲁样板,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初夏时节,三涧溪村,赵顺利家。墙上的照片是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同一家人围坐一起拉家常的情景——“这些年老百姓的生活可好了,致富路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全靠党的政策好。”听完赵顺利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叮嘱随行的地方领导:“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总书记对山东寄予厚望重托。山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政治任务,聚焦聚力推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从年强化顶层设计,到年狠抓工作落实,再到年聚力攻坚克难,年乘势而上求突破,山东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流向乡村,润泽乡村,凝聚起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同步制订“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出台系列政策,在省级形成“1+1+5+N”规划体系。
省市县均成立了党委书记任主任的农业农村委员会,建立了乡村振兴“五大专班”推进机制,高位推动乡村振兴。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意见,出台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24条支持政策,明确标准体系和监测指标,把乡村振兴纳入市县综合考核和省直部门绩效考核,形成了“政策保障、标准引领、动态监测、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
从驻村第一书记,到“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再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干部优势、人才资源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真刀真枪地干,也要真金白银地投。山东把涉农资金全部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年,省级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亿元,纳入统筹整合范围亿元。
扛牢农业大省责任
作为全国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以连续7年站稳万吨台阶的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过万吨的蔬菜产量,给了全省、全国人民一个充实的“粮袋子”、安稳的“菜篮子”。
山东坚定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坚持藏粮于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坚持藏粮于技,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6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
在此基础上,山东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年农产品出口额达.4亿元,同比增长1.9%,连续22年领跑全国。
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山东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5.5%,比年增长45.0%,快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6.4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底,山东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市县级美丽乡村1.88万个。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山东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6万人,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以改革激活农业农村一池春水
改革是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的法宝。山东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全省超过99%的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超过99%的村(组)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完成登记赋码……山东以改革激活农业农村一池春水,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全文如下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总书记对山东寄予厚望重托。
殷殷嘱托,激人奋进。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政治任务,聚焦聚力推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农业综合产能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绘就蓝图,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流向乡村、润泽乡村——
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6月,位于沂源县鲁村镇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内,天蓝、水碧、山翠、树绿……亮丽的风景吸引着周边游客的到来。“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桃花岛景区的整体绿化、景观设施的提升,花果山农业观光项目也正在建设。还将引进马术、营地教育等项目,力争尽快试营业,进一步提高乡村文旅的品质。”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董方军满是憧憬,要用产业激活乡村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自己村里就能打工拿工资,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田园综合体覆盖鲁村镇南部7个村,不少村民在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标准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旅游景区实现就业,从各个产业链环节上获取多重收益。
努力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鲁村镇,正是齐鲁大地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
深入领会和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论,山东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同步制订“五个振兴”工作方案,出台系列政策,在省级形成“1+1+5+N”规划体系。市、县规划体系也全面建立,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蓝图绘就,更要干出实效。山东省市县均成立了党委书记任主任的农业农村委员会,建立了乡村振兴“五大专班”推进机制,高位推动乡村振兴。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意见,出台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24条支持政策,明确标准体系和监测指标,把乡村振兴纳入市县综合考核和省直部门绩效考核,形成了“政策保障、标准引领、动态监测、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从驻村第一书记,到“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再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山东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推动干部优势、人才资源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真刀真枪地干,也要真金白银地投。为解决涉农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等问题,山东把涉农资金全部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年,省级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亿元,纳入统筹整合范围亿元;发行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债券.27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齐鲁大地近7万个村庄处处新颜尽展。“针对我省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情况,我们目前正在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制定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说,总的设想是,把县域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首先把城镇化率相对较高的市辖区划出来,单独作为一类。把城镇化率相对较低的涉农县划分为强中弱三类:经济实力较强的,以动能转换、优化升级为重点,探索实施整县推进,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实力一般的,以加速发展、全面推进为重点,探索实施连片推进,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实力较弱的,以补齐短板、跨越赶超为重点,探索实施“点上示范、面上突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扛牢农业大省责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山东粮”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牢记总书记嘱托,作为全国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以连续7年站稳万吨台阶的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过万吨的蔬菜产量,给了全省、全国人民一个充实的“粮袋子”、安稳的“菜篮子”。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进入6月,山东小麦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成熟,农户们纷纷“开镰”收割,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预计比去年产量还要高,亩产能超过斤。”乐陵市孔镇镇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军望着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千亩麦田介绍,地里大部分种的是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不仅高产,每斤还能多卖1毛钱,已经有几家面粉厂来对接过。
让王洪军对小麦产销充满信心的不仅是好品种,还有好技术。从去年开始,他们应用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法宏推广的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和小麦播前播后双镇压抗逆栽培技术。
“把传统平作小麦改成垄作,改传统平作大水漫灌为垄作沟内渗灌,可节水40%、节工70%以上。同时还可有效减轻小麦的根部病害、茎部病害、叶部病害。小麦每穗粒数较传统平作小麦多3~4粒,千粒重可提高1.5克到2克,在高产田能够增产10%左右。”王法宏说。
在此基础上,山东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省份,标志着山东农业经济总体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标准决定质量。在“蔬菜之乡”寿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目前已编制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启动了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工作。日光温室番茄、黄瓜两项全产业链农业行业标准,已由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寿光技术”正在变成全国蔬菜的“行业标准”。
为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山东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年农产品出口额达.4亿元,同比增长1.9%,连续22年领跑全国。
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千方百计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过去大把的新芽被直接丢弃或埋在地下,现在成了宝贝,加工成枣芽茶后很受欢迎。”初夏时节,在冬枣之乡——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曹家庙村村民陈磊在枣园忙得不亦乐乎。环视四周,不少枣农像他一样,正把采摘下来的冬枣芽收集起来,再由合作社与企业联合开发冬枣芽茶,不仅成为消费者青睐的茶中新贵,还带动枣农亩均增收元至元。“再过一个月,枣花盛开时生产的枣花蜜,更受欢迎。”陈磊难掩心中喜悦,“现在不仅有好产品,更不愁卖,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都常年销售,还有自己的抖音达人带货,粉丝有多万个。”
冬枣的衍生价值远不止枣芽茶、枣花蜜。“借助老枣树长寿寓意,我们创意推出冬枣长寿木‘三件宝’:枣木镇纸、枣木马扎、枣木擀面杖,如今已成为下洼镇的地域文化产品。”沾化水润天成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国勇介绍。与此同时,每年冬季枣农修剪的枣树枝还可以生产出清洁取暖所需的生物质颗粒,在冬枣还没成熟之时,枣农的钱包先鼓了起来。
“冬枣成熟时节,游园采摘吸引各地游客到来,枣农不仅变身景区管理者,还办起了农家乐。”下洼镇党委书记姜竹凯说,从“单一卖枣”升级到“全身变宝”,冬枣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带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山东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5.5%,比年增长45.0%,快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6.4个百分点。
“以前靠开货车和打零工赚钱,收入没有保障。去年,我们把家里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十一假期一开业就订满了。”谈起现在的日子,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的东东峪村村民胡立亮乐得合不拢嘴,“今年五一假期,民宿家家爆满,最近又接了个旅行团,现在我家又满房了。”
东东峪村有着百泉村之美誉,村里自然风景美,生态环境好。但以前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产业更无从谈起。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朱全祥带领下,村民开始对村中闲置的房子进行特色装修,投资建设乡村民宿,并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村子焕发新生机。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接待游客余人,收入多万元,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全部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山东,像东东峪村这样吃“生态饭”的村子还有很多。截至去年底,山东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市县级美丽乡村1.88万个。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山东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6万人,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省扶贫开发办主任崔建海说。
培育吸引人才、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增强“三农”发展动力和活力——
以改革激活农业农村一池春水
“你们就是那对创业的小夫妻啊!”年6月14日,三涧溪村公寓楼前,习近平总书记走到王元虎和李少清夫妇身边,一边与他们亲切握手,一边笑着说。
王元虎,返乡创业青年、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三年前的那一幕,在他脑海里历历在目。
“看,这里将建设新的加工、冷链仓储基地和一处猪猪乐园。”王元虎指着刚搬迁的一片空地介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已发展起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农产品初加工销售、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
不仅是王元虎,90后复退军人李其晓成为多肉种植“网红”;90后大学生刘亚楠成为农创园的宣传员、接待员;36岁的高燕在村西头打造起一座“动物乐园”……王元虎组织位返乡青年及家属成立了绿涧生态农业合作社,他们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思维、新观念,也注入了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涧溪村视察时指出。
“只有让年轻人留下来,想干事干成事,才能永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介绍,刚刚完成换届的村“两委”新班子成员,年轻人成了主力。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对青年返乡创业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显现。
今年春天,在武城县武城镇,玉贞农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真龙从武城农商银行办理了一笔35万元的贷款,他用的抵押物是一本股权证。“春季农业生产需要购买大量种子、化肥、农药,但自有资金不足需要贷款,担保人又难找,村里发放的农村集体股权证可派上了大用场。”
作为全省17个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县之一,武城把农村经营性资产和除去承包地、宅基地的资源性资产全部进行清产核资,折算成股份。“以户为单位发本证书,一人一股,这样农民就变成了股民,可以参与集体资产经营活动,还可以拿着股权向银行进行质押获得贷款。”武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淑莉说。
改革是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的法宝。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全省超过99%的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超过99%的村(组)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完成登记赋码……山东以改革激活农业农村一池春水,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40支“习语润心”理论轻骑兵常态化走进基层村居一线宣讲政策;20支“习语润心”文艺轻骑兵重点走进文化薄弱村、边远山区村开展文化演出;各级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小马扎”工作队,开设新思想讲坛,举办农民运动会……在山东,各文明实践中心、实践站聚焦群众需求,广泛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乘势而上求突破,山东将坚决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更大力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统筹、融合、有序推进“五个振兴”,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本报记者毛鑫鑫方垒李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