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桃花岛 >> 桃花岛图片 >> 正文 >> 正文

生态渔港幸福普陀奋力打造海岛高质量绿色发

来源:桃花岛 时间:2025/1/21

普陀东港

普陀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交汇处,深水港口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沈家门渔港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全区拥有浙江70%的海岛品牌旅游资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洋休闲旅游基地和佛教朝觐圣地。多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普陀区持续发挥“渔、港、景”优势,着力打造海上花园会客厅,勾画出产业美、生态美、人文美的幸福普陀新画卷,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美丽产业擎起绿色发展大旗

作为名副其实的海岛县区,渔业及其衍生的水产加工业和船舶修造业一直是普陀的传统产业。守护近海渔业资源、拓展远洋渔业生产是普陀重现渔都风采的基本策略。年以来,连续实施“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取缔、拆解“三无”船只艘。一以贯之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15年累计增殖放流各类鱼苗12.26亿尾(只),同步实施碳汇渔业、海洋牧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大力发展远洋生产,远洋渔船由年的艘增至年的艘,产量由10.57万吨提高到46.85万吨,占全省56.65%,覆盖南美的阿根廷、智利和西非、南太平洋、北太平洋等渔场。鱿鱼交易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成为鱿鱼价格指数的制定者和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建成全省首批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县(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区)。

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普陀区两手发力,全面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和船舶绿色修造转型。技改投资以年均18%以上的速率增长。搭建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和海洋生态科创谷等平台,鱿鱼、金枪鱼加工量占全国“半壁江山”,是全国主要远洋水产品加工地区。整合提升10家鱼粉加工企业,鼓励企业研发鱼溶浆、蛋白肽和海洋生物保健药品等新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比达到55%。在船舶修造行业创新5G融合应用,推行“可视修船”和“集成修船”。建立“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成果。4家船企入列中国19家顶级修船企业“斯佩克”成员单位;万邦永跃获得第一个全国“绿色修船示范企业”称号,入围中国十大专业修船企业。全区规上船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逆势飘红,年实现产值超亿元,同比增长32.8%。

绿色修船

新兴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这些年,普陀依托海洋、海岛和港口资源,积极谋划构建“2+5+X”产业结构体系,在巩固提升两大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科创、大能源五大新兴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立全市首个生命健康产业联合会和细胞技术领域“产学研医”合作基地,招引余家优质健康类企业。迈顺生物原代细胞自主产品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编制全省首个县域景区规划,打响“海天佛国”普陀山、“金庸笔下”桃花岛、东海极地东极岛、海钓乐园白沙岛等旅游品牌,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兴建观音法界、欢乐海洋大世界,兴办海洋节庆会展、海洋影视制作产业,引进影视文化企业家,获批省级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县(区)。构建舟山国际水产城、普陀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等八大科创平台,招引企业家。建成全省最大海上风电项目,中远光伏、浙能六横电厂光伏相继并网。引进万吨/年LNG接收站项目。落地全市首个氢能制取加注项目,首台氢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首台乘用车投入运行。船用保税燃料油加注和结算量分别占全市60%和80%以上,推动舟山跃升国内第一加油港。

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年三次产业占比为15.7∶25.0∶59.3。绿色发展大旗在普陀高高飘扬。

内湖商圈

美丽生态筑基海上花园客厅

定位打造海上花园客厅,着力防治陆域污染,一体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从彻底清理垃圾河、黑水河和臭水河,到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体,到创建各类“污水零直排区”67个,普陀已多年保持各地表水体监测断面%达标。“一库一策”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县级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开展工业、工艺废气整治和扬尘等污染防治。全面淘汰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六横电厂落实超低排放改造。各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15家企业落实VOCs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建筑工地推行“六个一”管理,道路扬尘有效抑制。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排查污染地块和布点耕地监测并举,全区至今未发现污染地块和污染耕地。全市首创危废全流程管理新模式,实现行业危废闭环监管,安全处置率%。

绿地、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机衔接。高质量实施国土绿化美化五年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年新增绿化亩,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4.15平方米。大力开展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强大的森林体系,新增彩色健康森林抚育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44%,六横、虾峙获评省级森林城镇。桃花大小深水湿地入列省级湿地保护名录。年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达83。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班,全面开展植物植被、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昆虫、大型真菌和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调查,填补多项调查历史空白。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中华穿山甲、义乌小鲵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迁徙过境地。

叠造“水映普陀”“绿满普陀”“全景普陀”,在千姿百态的普陀诸岛上护景、建景、添景。创成桃花岛旅游风情小镇、沈家门渔港特色小镇国家4A级景区,全区获评3A级景区城、辖区创6个3A级景区镇,基本实现景区全覆盖。获授牌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陆海统筹建设蓝色海湾,拆除废旧码头12座、水工构筑物17处;清除边滩固废1.1万立方米,拓增港池面积10万平方米;生态化修复滩涂湿地16.8万平方米,在北纬30°植活南方红树,刷新国内红树林人工引种最北界纪录。“蓝湾”项目全省首个通过相关部门验收,为浙江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增一重大成果。

城市客厅因锦上添花而更加迷人,令人神往、流连忘返。

幸福生活—舟山马拉松

美丽人文展现“重要窗口”风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普陀区把这一生态基本民生观体现在新城建设、旧城有机更新和乡村振兴的举措之中。以“山水林田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建成含12.65万平方米水系、总面积26.32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公园;大手笔建造东港内湖及内湖商圈、开建城北水街等特色商业街,形成一批生态文化地标性建筑和文旅娱体融合商业体,入选首批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幸福街商圈跻身全省50个重点夜坐标。有机更新沈家门老城区,高标建设半升洞休闲街区,花园式改造滨港路,新改扩建开放式公园17个,渔港美景引人入胜。打造展茅街道田园综合体,以全市唯一的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入选全省十二条精品线。传承农耕文化和渔文化,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渔家乐和民宿,创省级金宿级、银宿级等各类星级民宿70家。

典型示范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普陀区培育绿色细胞,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创省级“绿色学校”15所,区级“绿色学校”基本全覆盖;23户家庭获省级“绿色家庭”称号。全市首倡“绿色人物”评选活动,举办大型文艺晚会进行授牌,隆重表彰区首届十大“绿色人物”。加大媒体宣传报道力度,弘扬先进事迹,营造舆论氛围。率先全市组建生态文明讲师团,接轨区公民讲习所及分所,提供菜单式讲座服务,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实行严格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水和土地等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开放和文明让城市充满生机,人民幸福安康。普陀区深度参与浙江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打造金融小镇,全国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服务基地列入浙江自贸区第五批制度创新成果。唱响现代文明主旋律,名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海洋文化为核发展体育健康事业,成功举办5届舟山国际马拉松大型赛事、4届“普陀论健”高端论坛,获得“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区”称号,是全省仅有两个之一。天生丽质的海岛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文明融洽安定的社会秩序,使普陀公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与日俱增,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达91.61%;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成为“中国最美海岛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这是一座精致高端、时尚活力、温馨包容的海上花园会客厅。在这里,美丽海湾拥抱四海嘉宾,东港新城笑迎八方来客。在这里,幸福普陀将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靓丽风景。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