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和大学同学说:我家住锦溪,靠着周庄,四面环水,半个村子仅靠一座砖桥连接,当时没有一张照片可以拍到村子的全面……她们戏说:你家住在桃花岛吗?
放张航拍特写大图给你们看
有木有很美
这就是从小口中的“桃花岛”
锦溪
年8月23日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文
公布了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首批45个试点村庄名单。
无锡阳山镇朱村、冯巷,泰州兴化市唐堡,南京江宁区观音殿
昆山锦溪镇祝家甸等5村
从69个候选村庄中脱颖而出,
成功入围首批试点。
§§锦溪祝甸
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
在水乡锦溪,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明清时期,锦溪曾经遍布制作金砖的窑厂,其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也成为锦溪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祝甸大部分村庄沿河,水运便利,农田较少,大部分村民以烧窑为生。☆
儿时记忆
☆
我爸妈年轻时候做过运输、烧过砖窑,也盘过新窑,我小时候跟着爸妈在窑上“混大的”,会走“跳板”(前几天和5岁小朋友说起,他说板怎么会跳呢?),吃过最好吃的“烘山芋”(PS:家里种的红薯,埋在窑里烧过的大米壳的灰中,那香味,好吃的不要不要的),可惜,推行环保,所有的窑停工了,机械化也见不到大米壳了。我家后面的9号窑
(PS:命名很简单,数字编号区分)
屋后的大树好乘凉(ps:以前窑蓬堆砖的位置)
村貌
朝阳桥
以前连接“河东”和“河西”的唯一的桥,
单拱桥,便于船只通过,
我小学开始推自行车上下桥去上学,
那是一件辛苦的活,没有大人帮忙的。
(现在的孩子多幸福,车接送)
这里也是村里的大人们乘凉、聊家常的地方。
砖头桥,上面刷水泥,年份我也说不上来,
中间是自行车、电瓶车推行道。
小河
没有名字,切分村庄,连接长白荡,
活水河,洗衣、捕鱼两不误
(这就是正宗的水乡生活)。
天气暖和,撒个网
捕些“穿条鱼”油炸一下,也是不错的哦!
(不好意思补充一下“穿条鱼”普通话不会讲)
夏天的晚上,拿个淘米篓子
河滩边上随便舀舀,都有三四条小小鱼
年代感的老房子牌子上写着:该房屋建于年,迄今为止已有年历史。模糊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好像有位老奶奶住的,记不太清楚了
这砖,这瓦,看着像是我们村的窑烧制的。
“小时候味道”
以前不觉得乡下的菜好吃,长大了才知道,原来最好吃的就是“儿时的味道”屋后的黄瓜藤
去年妈妈种的黄瓜
邻居家种河边的秋葵(PS:花朵有点像罂粟花)
拔萝卜(PS:课堂上没有的实践)
每次发朋友圈,城里的朋友都会羡慕一下:这里有新鲜的蔬菜、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
村庙/古戏台
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的地方,看这建筑有些年份,具体没有了解过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的地方,看这建筑有些年份,具体没有了解过小动物
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小动物:鸡、鸭、鹅,现在的生活在城里的基本看不到。刺猬(PS:前年邻居晚上田里抓了给我儿子玩的,结果跑了)
亲戚家的鸡(PS:旁边的桃树“滋润”的特别甜))
村里的鸭子(PS:去年夏天晨跑路上拍的)
羊(PS:水葫芦喂羊,手里紫色是水葫芦花)
小家伙喜欢回乡下,喂喂鸡、鸭、羊,家里的种的葱都被喂鸡了
轮窑一
建于一九八几年,
和村上的古窑差别,
除了大小,古窑烧制的是黑砖、黑瓦,
轮窑烧制的是红砖。
改造前叫“澱西砖瓦二廠”
改建后的二楼风貌
窑洞,以前是装砖的地方
改建的轮窑,基本保持原貌,内部加固,北面增加观景台。
轮窑二
改进新貌
民宿、窑烧咖啡、意大利餐厅、皮划艇、集市、写生活动等等,
还有来拍电视电影取景的。
民宿原舍
窑上出租的皮划艇
表姐家自购(PS:夏天下风向水葫芦真多)
窑上集市给儿子买的糖画
窑洞内外的意大利餐厅
小朋友写生
传统的土窑和现代的轮窑,传承了乡土工业建筑,保留了烧砖工艺、砖窑文化,乡村建设越来越好。
风俗
春节杀羊村上不是每家养羊的,
但是这个风俗什么时候有的,
我不清楚,
至少是不愁吃穿的年代才开始的,
从我有印象,
每年一头羊,年年不会少。
村上的羊
图为去年家里的羊汤,是市场上没法媲美的,满满的记忆羊肉和榴莲一样,不喜欢的恨,喜欢的人大爱,今天年1月初,期待今年的羊汤。§§今天翻遍自己的朋友圈
找出了曾今发过的这些照片
满满的回忆
没有华丽的文字
逻辑也不一定很清晰
但真实的存在我的记忆中
春夏秋冬,这几年变化的点点滴滴。
随心随笔
原创:阅昆山--静ing(转载请注明出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