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桃花岛 >> 桃花岛图片 >> 正文 >> 正文

走出桃花岛,青岛这名种地的考上了

来源:桃花岛 时间:2023/7/30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成功从一名“种地的”到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王晨旭希望学到更多的农业知识,将来“更好地种地”。

撰稿|秦小鱼

眼前的树,不再是一棵棵的桃树,而变成了一排排高大的杨树;脚下的路,也不是踩上去松软的土壤,而是硬实的水泥地……

走在青岛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王晨旭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种了近10年的地,校园的环境有些陌生了。

31岁的他,尽管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但与大学校园里的其他学生相比,还是像一个大哥。事实上也是,在研究生同学中,他是最大的一个。

但王晨旭并没有年龄负担。戴着口罩,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书包,这样的打扮足以使得他可以很好地融入校园,行走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成为同龄人中的普通一员。

王晨旭心里有的只有欢喜:一是成功从一名“种地的”到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二是对于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学到更多的农业知识,将来“更好地种地”。

01再进“象牙塔”

王晨旭考的是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艺育种业硕士研究生。在考研的道路上,他努力了三年,年的成绩相差较大,年差了30分,今年,他终于如愿以偿。

对于他来说,考研的难度主要在于专业课。他本科学的是计算机,改学农学存在着很大的跨度。另外,一边种地一边复习,社会上也有各种事务干扰,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

但这一切已不再重要,用时下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总归是“上岸了”。

再次走进大学校园,与刚读本科时的心情自是大有不同。当年一入校,带着很多的懵懂,而现在,他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学习农业知识,实现从一名“农民”到“新农人”的转变。

他学的是育种专业,他还设想,要在种子行业下一番功夫,努力学习最新技术应用。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种子,种子安全关系粮食安全,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甚至将种子提升到“芯片”的高度,这也坚定了王晨旭研究育种的信心和决心。

“基因改良”“DNA染色”……谈论起种子的话题来,王晨旭的口中不时蹦出一些专业名词,让外行人听来不明觉厉。

经过了三年的专业苦读,还有一段时间的研究生学习,王晨旭正在慢慢地变成一名专业科研人员。之前自学中一知半解的知识,经过导师的指点,也变得系统起来,那些“点状”的内容开始“连点成片”。

这名“种地的”,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02扎根“桃花岛”

每到春天,位于青岛即墨区金口镇上街村村外的四五十亩土地,就会红通通一片,变成一片花海,吸引了四里八乡的人前来赏花。

有人把这里戏称为“桃花岛”,也有的说是“桃花源”。

而王晨旭,就是“桃花岛主”。

生于斯,长于斯,但王晨旭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在这里扎下深根。他曾经和无数其他少年一样,想走出农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能走多远走多远。

上学时,王晨旭成绩很好,是班里的小学霸。高考时,计算机是个热门专业,他几乎没什么犹豫,就选择报考了计算机专业,而且最终考取的是一所重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那时候小,有点好玩,选择计算机专业另一个小想法是可以玩游戏”,谈起往事,王晨旭笑着说,以为考上计算机专业就可以痛快玩游戏,而且会成为高手,但真正学了计算机后,反而对游戏的兴趣不大了。

大学毕业后,原本打算去澳洲留学,录取通知书都下来了,但那时父亲身体突然有点问题,就放弃了,开始重新规划人生。

在大城市生活过几年,相比较之下,王晨旭感觉自己更喜欢小时候农村的生活,也就放弃了在北京就业的机会,想回乡创业。也许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巧合的是,当时家乡正好有个机会,父亲的一个朋友说当时有块地问父亲要不要流转承包,王晨旭顺手就和父亲接了下来,决定建立农村合作社。

年,王晨旭在父母的支持下,筹资万注册成立了青岛虹旭花木专业合作社。一部分启动资金是父母给准备的出国留学的费用,其他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

“我从小就喜欢种花、种菜,很向往那种宁静的田园生活”,王晨旭说,现在感觉,从事农业是回归了自己的本心。起初,王晨旭的园区以种植桂花、插花、耐冬等景观苗木为主,次年他拿出10亩地尝试种植有机桃子。

刚开始种田,王晨旭怀有一种强烈的理想主义,要做真正绿色的农业,不使用农药。但结果发现,人工捉虫根本不现实,桃子很难“活”不下来,当时满地都是坏桃,被虫子咬掉脱落,根本收获不了几个桃子。由此,他开始反思,农药该如何使用?

后来,他弄懂了农药,知道了该如何使用既不会对人有伤害,又能很好地预防虫害。

与农药不同,化肥具有可替代性,不使用化学肥料,可用一些有机肥来代替。在桃园隔壁有一家沼气厂,他便将沼渣变废为宝,发酵成有机底肥,从而取代传统化肥。在这一过程中,王晨旭发现,园区灌溉用自有深水井的水勾兑沼液或者酵素,叶面喷洒酵素也可以防治病虫害,这一“绿色农药”的发现是另一个惊喜。

此外,王晨旭还会用自然掉落及剩余的桃子做成酵素,种出的桃子不仅口感更佳,还可滋养土壤。如今,他种植的桃子命名为沼肥蜜桃,成为当地颇具知名度的果品。

03时代“新农人”

研究生毕业后,要做什么?有没有想过去科研机构或高校工作?

面对这个问题,王晨旭不假思索地表示,还是想回到农场,做现代化高效农业。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同时要建现代化农业大棚,做一些新型特色农产品,比如种植没有热量的辣椒,研究可以抗老年痴呆的西红柿……

未来很美好,但王晨旭脚下的路还很长。他每天走读,奔波在家庭和农业大学之间。为了求学,已经结婚好几年的他没有要孩子,他说要等到学成之后再要。

在农业这条路上,他选择了坚守。他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不少从事高科技工作,很多人早已“发达”,而王晨旭却并不感到焦虑,“做农业周期长,挣大钱很难,但这是我的爱好,我会一直走下去……”

在“务农”道路上,他也不时获得一些小喜悦,体会到一点成就感。年12月,王晨旭参加了一个乡村振兴主题的大赛,获得了优胜奖。

如果放大视野,像王晨旭这样醉心于农业者大有人在。农业急需一大批有情怀、有技术、有知识的新型专业人才的加入。这样的知识型农业人才也有一个新的名字——“新农人”。

眼下,农村的“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大批年轻人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新的形势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随着大批“新农人”的返乡创业,他们带到农村的是新理念和新模式,以及新型产业。农业的未来,也将由他们来开创。他们是“新农人”,也是“兴农人”。

千千万万的王晨旭,让我们身边辽阔的田野更有希望。正因为有这么多硕士甚至博士等高学历“新农人”,未来也才更值得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729.html